
朝鲜李氏王朝延续时间长,出了(le)不少昏君,闹出很多笑话,不过都(dōu)是低层老百姓买单,人家爱💗的统治(tǒng zhì)背靠中原王朝牢固得很,典型的(de)对内镇压舍得下血🩸本,对外奴颜婢膝。记得(jì de)以前儿子👦问为什么韩国总统府叫青瓦台(qīng wǎ tái),不搞个红的黑的,非(fēi)要是绿色的,只能说朝鲜人守规矩,不(bù)僭越,按照藩属王的级别用(yòng)颜色。以前看韩国电影🎬还会出现很多(hěn duō)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文献,让人(rén)感受老祖宗的威武霸气,随着韩国去(qù)中国化,汉城这个名字好久不见了。没想到奈飞(nài fēi)投资音乐剧导演的古装战争片居然历史(lì shǐ)考据做的不错,通片看下来没有(méi yǒu)太大的篡改历史,真是难得。

朝鲜宣祖(xuān zǔ)时期对抗倭寇入侵,当时朝鲜武备松弛(sōng chí),国内等级划分森严,基本上算是半封建半农奴(nóng nú),有大明朝廷的做靠山,周边也(yě)没什么强敌。左右不曾想到丰成秀吉跨海来(lái)攻,瞬间可以说就灭国了,后来(hòu lái)依靠明军水路并进打了整整七年(qī nián)终于把日本鬼子赶了回去,在中国(zhōng guó)历史上被记载为万历三大征,能(néng)被国内史书📖大书📖特书📖,这场战役定很(hěn)惨烈,甚至影响了明朝的国运。《战(zhàn).乱》在朝鲜抗倭的大背景下(xià)塑造了一个不甘于屈服于命运一辈子(yī bèi zi)当奴隶的武士迁影,用他的(de)坎坷命运向观众展示向往自由所(suǒ)付出的代价。主角出生为自由民,童年(tóng nián)并不是奴隶,后来被当做主人练武(liàn wǔ)的陪练一起长大,并替主人参加(cān jiā)武进士考试一举夺魁,按照通常故事路线(lù xiàn),下来肯定是他被灭口未遂,与(yǔ)主人相爱💗相杀。编剧在这里没有过多(guò duō)与纠缠家恨,直接把主角抛进了(le)朝鲜抗倭的战争中,可能是经费有限(jīng fèi yǒu xiàn),宏大的战争场面一概欠奉,最大规模的(de)战斗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人,不过(bù guò)拍的很用心,服化道也够意思(gòu yì si),没有韩国片打斗夸张的通病,倒是(shì)有几分日本剑戟片的风采。

大概(dà gài)是导演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(lǐ jiě)剧情,全片分为四个部分:战、争、反(fǎn)、乱,每一部分都有大大的字出现(chū xiàn),更添了几分日式味道,让人想起(xiǎng qǐ)《荆轲刺秦王》,其实观众没那么傻,直接(zhí jiē)拍下来能看懂。不断的出现标题,反而容易(róng yì)打断思路和沉浸式体验。血🩸浆撒(sā)的很足,断手断脚也给特写,倭寇(wō kòu)和朝鲜官军看起来很凶残,反倒是(shì)义军和强盗看起来像正常人。主角算是(suàn shì)理想主义者,有率领农民推翻不平等的(de)社会的意图,手下都是没有文化(wén huà)的泥腿子,懂什么大道理,还是眼前的(de)利益重要,面对倭寇留下的宝藏你争我夺(nǐ zhēng wǒ duó),朝鲜官军、倭寇、盗匪三方死伤殆尽,箱子(xiāng zi)里是用盐保存的鼻子,倭寇(wō kòu)准备带回去作为战功证明,对于朝鲜王朝(wáng cháo)是屈辱的象征,对于盗匪一文不值,大家(dà jiā)就是为了这些鼻子死的七七八八,真(zhēn)不值。

片中拍的最好的部分就是(jiù shì)奴隶造反干掉男二一家,高高在上的主人(zhǔ rén)在战乱中压服不住愤怒的奴隶(nú lì),落得个全家死光光。朝鲜的王在(zài)逃难途中也受到百姓丢石头袭击(xí jī),同样威严扫地🧹。毕竟在封建王朝,再高(gāo)的建筑,再华丽的服饰,再精美(jīng měi)的古董都和底层奴隶无关,这(zhè)就是景福宫被自己人烧掉的原因(yuán yīn),数百年后,八国联军进攻登陆天津,进攻北京(běi jīng)都得到当地百姓的有偿服务,甚至(shèn zhì)烧掉颐和园并没有在底层老百姓中(zhōng)引起多大反响,不是我的东西我操(wǒ cāo)什么心。要说《战.乱》有什么值得(zhí de)看的意义,大概就在这里,提醒(tí xǐng)统治者(政府)千万不要站着人民的(de)对立面,一旦不代表人民的利益,就(jiù)会成为独夫民贼,注定要被人民所(suǒ)抛弃。
PS:《战.乱》当做战争片格局太小,当做(dàng zuò)剑戟片打斗马马虎🐯虎🐯,但当作历史片(piàn)来看很有味道,尤其是朝鲜人和(hé)日本人用毛笔写汉字沟通非常符合(fú hé)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