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归队》最新的剧情中,借着防(fáng)土匪、练护院的名义,田小贵在父亲(fù qīn)的眼皮底下购买了武器、拉起了队伍(duì wǔ)。最终,在人员招募到位、队伍操练成型(chéng xíng)后,田小贵带着二十人的小分队(xiǎo fēn duì)投入到了抗击日寇、保家卫国的洪流(hóng liú)中。

直到此时此刻,父亲才发现上了(le)儿子👦的当。惊喜变成了惊吓,老田(lǎo tián)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。
宁作太平犬,不(bù)为乱离人。在山河破碎、风雨飘摇的乱世(luàn shì),和世上所有的父母一样,田父不求(bù qiú)儿子👦出人头地、建功立业,他只愿小贵能够一生(yī shēng)喜乐、平安顺遂。
父母之爱💗子,则为(wèi)之计深远。父亲为小贵规划了下半生——娶妻生子(qǔ qī shēng zi)续香火、继承产业当少爷。因此,当田小贵(dāng tián xiǎo guì)阔别多年、回到家乡之后,田父也曾苦口婆心(kǔ kǒu pó xīn)地劝说儿子👦留下。他甚至逼着(zhe)小贵在母亲的牌🃏位面前发誓,从此(cóng cǐ)脱离抗联、不再抗日。

在我们的刻板(kè bǎn)印象里,越是底层民众,越是苦大仇深,革命(gé mìng)的意志也越是坚定。
在抗联小分队(xiǎo fēn duì)六名幸存者中,兰花儿身怀六甲、变身(shēn)大嫂,却始终不忘抗日打鬼子(guǐ zi)的事业;老山东家庭贫困、儿子👦残疾(cán jí)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队的征程;福庆(fú qìng)更像是心系组织、一心归队。
但是,革命(gé mìng)不是请客吃饭,抗日不在一朝一夕。抗联的(de)战士长期过着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生活(shēng huó)。环境恶劣、条件艰苦是所有人面临的处境(chǔ jìng),因此,当安稳和诱惑一旦袭来(lái),难免会有人动摇。
例如,云虎🐯住进了夜来(yè lái)好、爱💗上了老板娘,就对归队的(de)事情不再上心;老汤回了趟(tàng)老家、见到了爸妈,于是就陷入了(le)忠孝难两全的困境。

和战友们不同(bù tóng),田小贵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。他(tā)出身大户人家,父亲是地主老财,家族在(zài)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他含着(zhe)金汤匙出生、从小就是大少爷。
小贵的(de)起点,是他人奋斗一生也无法到达(dào dá)的终点。于情于理、于公于私,他(tā)都有不参加革命、不抗日打(dǎ)鬼子的理由。令人称奇的是,小贵却(què)成了意志坚定、旗帜鲜明的革命者。
信仰(xìn yǎng),贵在坚定。和思想松动的云虎🐯、老汤(lǎo tāng)不同,田小贵之所以能够坚守信仰、毫不动摇,主要(zhǔ yào)是因为他是小分队中少有的文化(wén huà)人。
田小贵离家前,他曾给父亲(fù qīn)留下过一封信。在信中,他曾这样(zhè yàng)写道,“儿子👦当年弃笔从戎,抱着一腔热血🩸征战(zhēng zhàn)沙场,直到今天从没后悔过,血🩸也(yě)依旧热着。”

和老山东、小福庆、汤德远等(děng)出身底层的泥腿子们不同,田小贵上(shàng)过学、读过书📖,所以看问题才会(huì)更加深刻、一针见血🩸。
在全剧开始的 1938 年(nián),神州大地上亡国论的观点甚嚣尘上。由于国民党(guó mín dǎng)在正面战场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失利,让部分(bù fèn)的民众心灰意冷,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仿佛就在(zài)眼前。
在剧中,葱山小白马的观点(guān diǎn)就十分具有代表性。小白马也曾(céng)是抗日义勇军的成员,但是在与(yǔ)日寇作战的过程中,屡战屡败的他(tā)失去信心、放弃抗日,成为了占山为王的(de)土匪。按照小白马的说法,小鬼子要钱(yào qián)有钱、要枪有枪,指定打不过(bù guò)小鬼子。

与此同时,台儿庄等战役的获胜,则(zé)让另一部分民众陷入了空前的(de)狂欢,高唱赶走小鬼子、击败日本人不过(bù guò)是分分钟的事情。
在亡国论与(yǔ)速胜论两派争论不休时,更多人则是身陷(shēn xiàn)迷雾之中,看不清抗战的未来。
对于大多数(dà duō shù)人而言,抗战还要打多久,胜利是(shì)个未知数。因此,在经过了漫长的(de)八年抗战过后,有的人一往无前,有(yǒu)的人踟躇彷徨,有的人壮志(zhuàng zhì)犹在,有的人热血🩸已凉。
同样是(shì)在这一年,人在延安、身处窑洞(yáo dòng)的教员写出了经典名篇——《论持久战》。只是(zhǐ shì),领袖之所以是领袖,是因为他能够高瞻远瞩(gāo zhān yuǎn zhǔ)、拨云见日;普通的战士和底层的民众(mín zhòng),并不具备这样的视野和判断(pàn duàn)。

小贵立场坚定、旗帜鲜明,誓将抗战进行到底(dào dǐ),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有知识(zhī shí)、有文化,能够看得清本质、猜得出结局。毕竟(bì jìng),教员已经明牌🃏告诉了全世界🌍,日本人(rén)即使知道我们的套路,但是他们依然(yī rán)无能为力。
小贵看得清抗战的结局,更了解(liǎo jiě)鬼子的人性。
在剧中,对于日寇的(de)侵略,大多数的民众始终是忍气吞声、得过且过(dé guò qiě guò)。田小贵的父亲,正是这一类的代表(dài biǎo)。按照他的思路,只要自己不亲共(gòng)、不反日,守着家业、当着顺民,就(jiù)能够逃过硝烟和烽火。
对此,小贵(xiǎo guì)看得一清二楚。他在信中写道,“小鬼子(xiǎo guǐ zi)在,咱老百姓就活不安稳呀,小鬼子(xiǎo guǐ zi)没动咱家,不是他们心善,更不是(bú shì)他们可怜咱,是他们想把猪🐷(zhū)养肥了再宰。只要小鬼子在,咱(zán)早晚得挨这一刀。”

善良带锋芒(fēng máng),退让有底线。事实上,当顺民不过是(shì)田父们不切实际的幻想。一味的被动挨打(bèi dòng ái dǎ)、退缩忍让,只会让鬼子更加肆无忌惮、变本加厉(biàn běn jiā lì)。无原则、无底线的退让,只会助长鬼子(guǐ zi)的嚣张气焰,沦为鬼子屠刀下的冤魂(yuān hún)。
作为八十多年前的进步青年、抗联战士(zhàn shì)小贵认得清鬼子的嘴脸、看得透(tòu)抗战的结局,所以他才会勇往(yǒng wǎng)无前、视死如归。
一寸山河一寸血🩸,十万(shí wàn)青年十万军。有君如斯,国之大幸。